1、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心理危机?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爆发,使人联想起 2003 年的“非典”SARS。每天都有新的病例被确认,公众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。当然社会对于病毒的防范意识增强了,但是随处可见的大口罩,荧幕、新闻上的疾病动态,难免引发大众的恐慌。恐慌之下,情绪问题难以避免,容易引起失眠、恐惧、焦虑、孤独、愤怒等很多心理问题,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,这就形成了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危机。
2、哪些群体容易产生心理危机?
确诊或疑似感染者、一线工作人员、密切接触或隔离观察人员、慢性疾病患者,这些群体都容易产生心理危机。
3、普通大众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?
面对公共卫生事件,普通公众容易出现不确定感、不安全感和疑病感。不确定自己或周围人是否传染,不确定疫情发展方向,不确定物资能否充足供应等。处在疫情爆发期,绝大多数普通民众隔离在家,缺少相关的医疗常识,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就会过度紧张,同时伴随焦虑、恐惧、委屈、愤怒、自责、绝望、烦躁等负面情绪。
4、个人如何获得安全感?
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,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。让自己处于安全之地或相对安全的地方,及时获得真实有效的疫情信息,不信谣不传谣,避免对疫情过度关注,把握“接近与远离的平衡”,避免因过度接收信息而导致的压力。建议:每天仅在固定时段内,查看权威信息平台发布的消息,时间不超过 1 小时。比如:各级卫健委官方信息发布平台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媒体;不要频繁刷手机接收消息;不要过度关注,轻信信息来源不明确的截图和视频;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。
5、面对疫情危机风暴,个人应该如何应对过度的焦虑紧张情绪?
处于危机状态时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会激发我们的身体机能,帮助我们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危机。过度的焦虑只会让我们身心疲惫,并且可能陷于情绪之中而无法采取有效行动。
(1)听舒缓的音乐、适度运动、打太极、做瑜伽、深呼吸、洗热水澡、散步、喝茶、做手工、看看或者抱抱可以慰藉自己的美好物件、回忆以往美好的经历、与宠物玩耍、与亲友聊天、栽花种草等。
(2)转移注意力:看喜欢的书籍、电视、玩不费脑子的小游戏等。
(3)疏泄紧张焦虑:撕纸、涂鸦、扔枕头、运动、拳击、跳劲舞、大声喊叫,允许自己哭泣,写写日记等。
北京市海淀区雨露嘉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为您提供专业的老师、专业的解答、专业的课程。
注:北京籍学员进行康复训练、学习均享受康复费用减免,具体减免额度以学员残疾类型、残疾等级、学员年龄等条件确定。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柳林村苏家坨西路路东
乘车路线:地铁16号线温阳路站C口出,转乘公交651路柳林村站下,向北步行500米即到。
报名者可拨打电话:
曹老师13141279809
刘老师13161158676
办公室01082493592
北京雨露嘉禾儿童康复中心、大龄自闭症儿童托养机构
www.yulujiahe.com.cn
留言